HBR管理年会2025暨新增长大会于10月31日召开,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在演讲中表示,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,组织若长期停滞不前,能力将加速退化。而接纳并善用“聪明的失败”,培养复盘与学习能力,才是组织保持活力、实现创新突破的核心路径,同时呼吁当下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。
宁向东指出“一个组织最开始往往能力很强,但如果三年不做事,而世界仍在快速进步,停滞的组织想再做事,能力早已消失”。他强调,个人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均依赖“技能”维系,而技能的保持离不开两大关键:一是“一万小时定律”的长期积累,二是“曲不离口,琴不离手”的持续实践。
“若三年不做事,或三年都在做低价值的事,能力退化将不可逆转。”宁向东表示,这种组织性的能力退化“非常可怕,甚至积重难返”。
宁向东表示,“失败后的复盘力、领悟力和学习力,是个人与组织的核心技能。”宁向东引用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的相关研究指出,任何尝试中“结果与预想的差异”都蕴含着“阈值水平的信息”。只要对尝试的总结能突破这一阈值,就能从过程中获取启发、积累经验,这便是“尝试的内在价值,也是失败对成功的重要贡献”。
他还表示,成功往往包含太多偶然性,难以复制,但任何失败中都存在必然性。宁向东表示,若能从失败中找到“必然出错的因素”,并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尝试中,就能有效减少重复犯错的概率,“客观上提升成功的可能性”。这种“从失败中提炼规律”的能力,是组织优化决策、提升效率的关键。
针对“创新是瞬间灵感”的普遍误区,宁向东纠正道:“创新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而非某一时刻的突然爆发。”他以“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”为例:“大家熟知的飞机起飞,并非一次性成功——当时的飞行依赖逆风条件,且持续时间仅几十秒,但这一‘成功瞬间’,是无数次试错、调整后的关键节点。”
他进一步总结创新的核心特质:“具有渐进性、偶然性、衍生性、团队性和试错性。”而现实中,部分组织因股权动机失衡、非企业家角色干预等问题,“抑制了尝试的意愿,阻碍了创新的发生”。最后,宁向东强调:“今天是尤其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时代。”他呼吁社会为真正的企业家创造良好环境。
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

 
		 
		